-
查看更多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26000余人,是全国首批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对标朝阳产业急需、社会人才紧缺的行业产业布局专业,专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值得信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为、京东、特斯拉、碧桂园、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师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完全打通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的畅通渠道。学校被华为评为前1%合作伙伴。
学校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近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学校2017-2021年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位列全国同类院校20强。仅2021年学校就荣获了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国际A’Design全球设计大赛银奖、第15届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南地区唯一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两个特等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
学校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顶尖学府共建一流专业,与英国伍斯特大学、韩国理工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十余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期稳定合作,专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连续11年就业率高于97%,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大量毕业生进入华为、小米、特斯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或上市公司工作。
-
查看更多湖北恩施学院(原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坐落于世界硒都、人间仙境、天然氧吧、美丽如画的湖北恩施,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于2003年3月创办,2021年2月转设更名为湖北恩施学院。现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余人。
学习保障
学校现有教师984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占比84.83%,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比35.05%。建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近50个,形成了以医学为重点,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工、经、管、文、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优势学科和培育学科群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400余万元,藏书近200万册,资产总值近20亿元;建有重点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6个;与长江大学等共建2个硕士生培养协同创新基地。学校还立足国际化发展,与俄罗斯、韩国、英国等多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首批省科协校企合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单位。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华为奖学金、中软奖学金、双至奖学金、考研奖学金等十一类奖学金,开设各类考研班、考公考编班、考证班、名企(华为、中软、达瓦等)订单班等,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两年入选湖北省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30强。
办学成效
2024年学校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优秀项目办”“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23年度湖北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办学成果和办学模式先后刊登在湖北省政府内部刊物《政府调研》、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贸导刊》,以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湖北省教育厅等官方媒体。2024年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第29名,获评“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2024年晋级软科全国百强民办本科高校。
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多次斩获佳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300余项;涌现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尹周,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刘强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罗港、谭林峰、何鸿飞、艾志博,湖北省“长江学子”柯赖宇、唐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和学子。办学21年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5万余名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恪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的初心使命,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扎根恩施,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服务基层,举“数字”旗、打“健康”牌,凸显“民族”特色,走高质量应用型发展之路。
特色培养
学校创建“四个合作“”五位融合“”五链互联“”八双育人”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与华为、腾讯等多家名企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讯方5G(ICT)学院、华图教育学院、瑞派宠物医疗产业学院、硒茶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与恩施州卫健委等合作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构建了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的产业学院培养体系。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职业素养高和信息素养高的“一实两强三高一新”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无体育不恩施院、无信息不恩施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发展愿景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山”实践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致力于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应用型大学,做未来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引航者,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百年大学。
-
查看更多哈尔滨华德学院(HHDU,简称华德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始创于1992年,是黑龙江省内同类院校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生,在校生1.2万余人。学校秉承“诚毅 求真 笃学 强技”的校训,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高质量育人是生命线”的发展战略,陆续为国家和社会累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就业人才逾5万人。
学校始终保持以工学为主的学科专业特点,加强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由7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构成的、以工学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与1000余家名企合力形成“联合培养、按需培养”的育人模式,与吉利控股集团、昆山市、镇江市、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西门子、京东物流等世界知名企业共建10大产业学院,共建104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多次获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工作集体、黑龙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7%,世界500强企业等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39.61%,平均每3名学生就有1名入职500强企业等高质量就业。
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学校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前20强。在2025校友会排名中获评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13名;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71名,跻身全国百强,稳居省内同类理工院校第一名。2024年,学校率先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并获批黑龙江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在全社会范围内铸就了“985基因、工程师摇篮、500强就业”的华德品牌。
-
查看更多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凭借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位列校友会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Ⅱ类)第25名,被评为“五星级中国一流高职院校”。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学校环境优美、天人合一,2400余亩生态校园,以涧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大校区。现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专业,形成了服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高地的8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集群,拥有3个省级骨干专业群。学校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深入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学院-书院双院育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洛科特色育人模式。围绕“建‘双高’,升本科,办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立足洛阳,服务中原,辐射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增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供给能力,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洛科大讲堂”为载体,邀请大国工匠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以“焦裕禄精神”为主线 构建“大思政课”生态格局,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深入研究党建与教育教学、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校企共建联合党支部和思政基地17个,着力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型党建举措,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变革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立足职业教育改革新阶段,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要求,积极创新,深入实践,凭借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日报、大河网、洛阳网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并荣获“职业教育院校卓越奖”“中原十大品牌影响力典范院校”,被誉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洛阳红色工业基因践行“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校训,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把“认同、尊重、激活”的育人理念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青年友好型职业大学,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职教书院典范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全员书院制改革,洛科书院下设八大书院,分别是日新书院、忠信书院、慎德书院、慈涧书院、文远书院、张衡书院、仲景书院、鲁班书院。洛科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目标,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基础,以主题工坊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书院文化浸润心灵,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培养厚德博学、内心充盈、敏行善言的高技能人才,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职教书院典范。
具备竞争力的高品质就业体系
学校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与中信重工、中国一拖、洛轴集团、宁德时代、海康威视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与行业名企共建10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覆盖37个专业实践领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96%,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本地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供给支撑。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入实施“高级人才引进、教工学历提升、教工职称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思政教师提升”五大工程,吸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构建“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
优越的区位与环境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千年古城——中国洛阳。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近年来,洛阳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自主化”为核心,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为目标,建设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378个、有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94个、“两院”院士5名、省级院士工作站36家,在高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工业等高科技领域位居全国先进水平。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颜值”和“气质”兼具的洛阳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成为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纷至沓来的发展热土、创业高地。为坐落于其中的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查看更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 1046.96 亩,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学校围绕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面向数字中国战略和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商贸、大数据、智能建造、健康医养、艺术设计5个专业群。6个二级学院,25 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获省级骨干专业,数字商贸专业群获批省级“双高计划"立项单位。
学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多年稳居 97%以上,学校先两次在全国就业大会上荣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的点名表扬,五次受邀作为典型代表在全省就业工作大会上发言。作为贵州70余所高校中唯一入选教育部全国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院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获此项殊荣。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特别在2021年获得教育部认可的56项顶级综合性学科赛事国家级奖项中,荣获全国三创赛总决赛特等奖(贵州唯一大满贯)、最佳创新奖等5项大奖,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77项,国家级111项。
作为全国首家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的高校,学校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将 “小班化” 作为教育革新的抓手,通过 20-30 人的班级规模,用更有温度、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精准绘制“一人一案”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蓝图,搭建个性化成长阶梯。
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提供包括VR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等方向的硬件设施,通过校内外协同“双元”模式,夯实产教融合。就业合作企业超1200家,与华为、吉利、京东等百余家各行业头部企业携手设立300余个校内外实训场所和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融入社会和岗位提供了配置先进、设施完善的实训平台。
-
查看更多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在校师生15000余人。20年来,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知名学科专业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近年来,学校荣获8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在SCI、CSCD等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45部、获得专利318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5项,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5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2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十余项。
学校拥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型体育场馆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保障设施。学校突出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查看更多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
学校对标企业用人需求,坚持“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学校开设学前教育、护理等37个专业,在线精品课程2门,证书试点培训项目25个,获批成为国家“1+X”证书试点院校。
学校与华为集团、百度云、京东集团、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集团等1500余家各行业名企联合办学,开设百度云、京东电商等名企订单班,结合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课程实践,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优先推荐进入名企上班,高薪就业有保障;此外,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泰国北柳皇家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共建“2+1+1”学历提升项目,学生完成国内2年专科学习后,学校推荐进入国外院校深造1年,攻读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再进修1年可攻读硕士学历。
学校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强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多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稳居区内同类院校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是广西区内同类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
查看更多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立足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在校生18000余人,已为社会培育3万余名城市建设与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五年达98%及以上。是全国高职院校50强、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品牌影响力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十佳院校。学校聚焦本科发展定位,努力建设成为职业本科大学。
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提质引领行动,调整设置35个基层党组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3个红色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党校和团校,落实党建进学生社区制度。获批2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3个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思政类奖项57项,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丹青绘英雄”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思政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优质教育资源”。获批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学校紧贴河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现设有10大类42个专业(方向),紧密对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万亿级”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产教融合,打造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智商贸、新材料技术、智能建筑5个专业群,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中,10余个专业荣获省部级骨干专业称号,计算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新兴专业点建设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骨干专业点建设项目。耐火材料专业是全国唯一高职院校开设。学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课程和产业学院,现与华润、京东、理想、海尔、海康威视、北京利尔等世界500强央名企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关系,建有武汉智慧云、新荣记、网中网、超凡等名企班,定向培养行业精英,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实现在校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国家发展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质量就业,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学校坚持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五年毕业生最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超98%。众多学子就职于中石油、华为、比亚迪、京东等世界500强名企,大批学子入职政府、公安、法院、财政、城建等体制单位和省、市级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始终位居河南省前列。学生专升本率连年上升达35%,众多优秀校友多次荣获“基层就业卓越奖”等省级荣誉。2024年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教育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
卓越“双师型”名师名家师资团队保障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围绕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等高职称、高学历专兼职教师千余名,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逐年攀升,还有武汉智慧云、理想等多位具有丰富一线实战经验的专家共同组成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近年来,教师在全国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600余项。
百余项国家级奖项,四促一体化全面培养人才
学校持续深化“OBE”(结果导向)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四促一体化全面培养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599项,在教育部认可的学科赛事中获得国家级荣誉137项。2024年,获得6项商业精英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级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群对接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培育学科专业建设“强品牌”,打造区域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油站”。
坚持最以学生为中心,创建个性化教育和培养环境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应用改善校园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设施,力争打造行业领先的教学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及优美校园环境。学校被誉为“建在花园里的学校”。建有钟楼、热带雨林图书馆、阶梯喷泉广场、罗马剧场、灯光篮球场、星级室内篮球馆、集装箱网红广场、红旗草坪等标志性建筑与学习生活场所。以及先进的智能化空乘实训仓、高铁实训仓、酒店管理实训室等100 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场馆。学校学生公寓和餐厅分别获得“全省高校标准化酒店式学生公寓”和“全省高校标准化示范性学生食堂”。并在河南省高校中首创师生体验管理组织,建设数字化体验管理平台,定期开展生师满意度调研,创新开展生师峰值体验活动,并被教育部、中国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政府官网以及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媒体的关注报道及点赞好评。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职业本科发展定位,锚定“双高工程”和“职业本科专业点”总体目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跟岗位(群)能力层次上移,技术领域集成度、复合度提升的趋势,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水平和高层次,努力建设职业本科大学。
-
查看更多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26000余人,是全国首批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对标朝阳产业急需、社会人才紧缺的行业产业布局专业,专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值得信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为、京东、特斯拉、碧桂园、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师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完全打通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的畅通渠道。学校被华为评为前1%合作伙伴。
学校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近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学校2017-2021年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位列全国同类院校20强。仅2021年学校就荣获了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国际A’Design全球设计大赛银奖、第15届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南地区唯一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两个特等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
学校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顶尖学府共建一流专业,与英国伍斯特大学、韩国理工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十余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期稳定合作,专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连续11年就业率高于97%,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大量毕业生进入华为、小米、特斯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或上市公司工作。
-
查看更多湖北恩施学院(原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坐落于世界硒都、人间仙境、天然氧吧、美丽如画的湖北恩施,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于2003年3月创办,2021年2月转设更名为湖北恩施学院。现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余人。
学习保障
学校现有教师984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占比84.83%,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比35.05%。建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近50个,形成了以医学为重点,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工、经、管、文、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优势学科和培育学科群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400余万元,藏书近200万册,资产总值近20亿元;建有重点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6个;与长江大学等共建2个硕士生培养协同创新基地。学校还立足国际化发展,与俄罗斯、韩国、英国等多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首批省科协校企合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单位。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华为奖学金、中软奖学金、双至奖学金、考研奖学金等十一类奖学金,开设各类考研班、考公考编班、考证班、名企(华为、中软、达瓦等)订单班等,助力学生职业发展。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两年入选湖北省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30强。
办学成效
2024年学校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优秀项目办”“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23年度湖北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办学成果和办学模式先后刊登在湖北省政府内部刊物《政府调研》、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贸导刊》,以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湖北省教育厅等官方媒体。2024年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第29名,获评“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2024年晋级软科全国百强民办本科高校。
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多次斩获佳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300余项;涌现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尹周,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刘强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罗港、谭林峰、何鸿飞、艾志博,湖北省“长江学子”柯赖宇、唐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和学子。办学21年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5万余名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恪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的初心使命,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扎根恩施,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服务基层,举“数字”旗、打“健康”牌,凸显“民族”特色,走高质量应用型发展之路。
特色培养
学校创建“四个合作“”五位融合“”五链互联“”八双育人”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与华为、腾讯等多家名企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讯方5G(ICT)学院、华图教育学院、瑞派宠物医疗产业学院、硒茶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与恩施州卫健委等合作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构建了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学校为体的产业学院培养体系。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职业素养高和信息素养高的“一实两强三高一新”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无音乐不恩施院、无舞蹈不恩施院、无体育不恩施院、无信息不恩施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发展愿景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山”实践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致力于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应用型大学,做未来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引航者,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百年大学。
-
查看更多哈尔滨华德学院(HHDU,简称华德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始创于1992年,是黑龙江省内同类院校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生,在校生1.2万余人。学校秉承“诚毅 求真 笃学 强技”的校训,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高质量育人是生命线”的发展战略,陆续为国家和社会累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就业人才逾5万人。
学校始终保持以工学为主的学科专业特点,加强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由7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构成的、以工学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与1000余家名企合力形成“联合培养、按需培养”的育人模式,与吉利控股集团、昆山市、镇江市、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西门子、京东物流等世界知名企业共建10大产业学院,共建104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多次获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工作集体、黑龙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7%,世界500强企业等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39.61%,平均每3名学生就有1名入职500强企业等高质量就业。
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学校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前20强。在2025校友会排名中获评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13名;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71名,跻身全国百强,稳居省内同类理工院校第一名。2024年,学校率先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并获批黑龙江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在全社会范围内铸就了“985基因、工程师摇篮、500强就业”的华德品牌。
-
查看更多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凭借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位列校友会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Ⅱ类)第25名,被评为“五星级中国一流高职院校”。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学校环境优美、天人合一,2400余亩生态校园,以涧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大校区。现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专业,形成了服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高地的8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集群,拥有3个省级骨干专业群。学校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深入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学院-书院双院育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洛科特色育人模式。围绕“建‘双高’,升本科,办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立足洛阳,服务中原,辐射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增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供给能力,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洛科大讲堂”为载体,邀请大国工匠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以“焦裕禄精神”为主线 构建“大思政课”生态格局,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深入研究党建与教育教学、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校企共建联合党支部和思政基地17个,着力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型党建举措,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变革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立足职业教育改革新阶段,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要求,积极创新,深入实践,凭借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日报、大河网、洛阳网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并荣获“职业教育院校卓越奖”“中原十大品牌影响力典范院校”,被誉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洛阳红色工业基因践行“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校训,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把“认同、尊重、激活”的育人理念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青年友好型职业大学,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职教书院典范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全员书院制改革,洛科书院下设八大书院,分别是日新书院、忠信书院、慎德书院、慈涧书院、文远书院、张衡书院、仲景书院、鲁班书院。洛科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目标,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技术技能培养为导向,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基础,以主题工坊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书院文化浸润心灵,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培养厚德博学、内心充盈、敏行善言的高技能人才,努力成为扎根中原大地的职教书院典范。
具备竞争力的高品质就业体系
学校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与中信重工、中国一拖、洛轴集团、宁德时代、海康威视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与行业名企共建10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覆盖37个专业实践领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96%,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本地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供给支撑。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入实施“高级人才引进、教工学历提升、教工职称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思政教师提升”五大工程,吸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构建“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
优越的区位与环境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千年古城——中国洛阳。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近年来,洛阳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自主化”为核心,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为目标,建设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378个、有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94个、“两院”院士5名、省级院士工作站36家,在高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工业等高科技领域位居全国先进水平。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颜值”和“气质”兼具的洛阳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成为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纷至沓来的发展热土、创业高地。为坐落于其中的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查看更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 1046.96 亩,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学校围绕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面向数字中国战略和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商贸、大数据、智能建造、健康医养、艺术设计5个专业群。6个二级学院,25 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获省级骨干专业,数字商贸专业群获批省级“双高计划"立项单位。
学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多年稳居 97%以上,学校先两次在全国就业大会上荣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的点名表扬,五次受邀作为典型代表在全省就业工作大会上发言。作为贵州70余所高校中唯一入选教育部全国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院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获此项殊荣。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特别在2021年获得教育部认可的56项顶级综合性学科赛事国家级奖项中,荣获全国三创赛总决赛特等奖(贵州唯一大满贯)、最佳创新奖等5项大奖,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77项,国家级111项。
作为全国首家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的高校,学校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将 “小班化” 作为教育革新的抓手,通过 20-30 人的班级规模,用更有温度、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精准绘制“一人一案”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蓝图,搭建个性化成长阶梯。
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提供包括VR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等方向的硬件设施,通过校内外协同“双元”模式,夯实产教融合。就业合作企业超1200家,与华为、吉利、京东等百余家各行业头部企业携手设立300余个校内外实训场所和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融入社会和岗位提供了配置先进、设施完善的实训平台。
-
查看更多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在校师生15000余人。20年来,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知名学科专业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技术标兵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近年来,学校荣获8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在SCI、CSCD等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45部、获得专利318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5项,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5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2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十余项。
学校拥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型体育场馆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保障设施。学校突出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查看更多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
学校对标企业用人需求,坚持“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学校开设学前教育、护理等37个专业,在线精品课程2门,证书试点培训项目25个,获批成为国家“1+X”证书试点院校。
学校与华为集团、百度云、京东集团、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集团等1500余家各行业名企联合办学,开设百度云、京东电商等名企订单班,结合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课程实践,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优先推荐进入名企上班,高薪就业有保障;此外,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泰国北柳皇家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共建“2+1+1”学历提升项目,学生完成国内2年专科学习后,学校推荐进入国外院校深造1年,攻读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再进修1年可攻读硕士学历。
学校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强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多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稳居区内同类院校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是广西区内同类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
查看更多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立足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在校生18000余人,已为社会培育3万余名城市建设与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五年达98%及以上。是全国高职院校50强、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品牌影响力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十佳院校。学校聚焦本科发展定位,努力建设成为职业本科大学。
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提质引领行动,调整设置35个基层党组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3个红色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党校和团校,落实党建进学生社区制度。获批2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3个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思政类奖项57项,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丹青绘英雄”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思政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优质教育资源”。获批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学校紧贴河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现设有10大类42个专业(方向),紧密对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万亿级”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产教融合,打造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智商贸、新材料技术、智能建筑5个专业群,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中,10余个专业荣获省部级骨干专业称号,计算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新兴专业点建设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骨干专业点建设项目。耐火材料专业是全国唯一高职院校开设。学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课程和产业学院,现与华润、京东、理想、海尔、海康威视、北京利尔等世界500强央名企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关系,建有武汉智慧云、新荣记、网中网、超凡等名企班,定向培养行业精英,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实现在校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国家发展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质量就业,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学校坚持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五年毕业生最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超98%。众多学子就职于中石油、华为、比亚迪、京东等世界500强名企,大批学子入职政府、公安、法院、财政、城建等体制单位和省、市级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始终位居河南省前列。学生专升本率连年上升达35%,众多优秀校友多次荣获“基层就业卓越奖”等省级荣誉。2024年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教育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
卓越“双师型”名师名家师资团队保障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围绕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等高职称、高学历专兼职教师千余名,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逐年攀升,还有武汉智慧云、理想等多位具有丰富一线实战经验的专家共同组成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近年来,教师在全国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600余项。
百余项国家级奖项,四促一体化全面培养人才
学校持续深化“OBE”(结果导向)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四促一体化全面培养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599项,在教育部认可的学科赛事中获得国家级荣誉137项。2024年,获得6项商业精英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级家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群对接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培育学科专业建设“强品牌”,打造区域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油站”。
坚持最以学生为中心,创建个性化教育和培养环境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应用改善校园基础建设和教学设备设施,力争打造行业领先的教学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及优美校园环境。学校被誉为“建在花园里的学校”。建有钟楼、热带雨林图书馆、阶梯喷泉广场、罗马剧场、灯光篮球场、星级室内篮球馆、集装箱网红广场、红旗草坪等标志性建筑与学习生活场所。以及先进的智能化空乘实训仓、高铁实训仓、酒店管理实训室等100 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场馆。学校学生公寓和餐厅分别获得“全省高校标准化酒店式学生公寓”和“全省高校标准化示范性学生食堂”。并在河南省高校中首创师生体验管理组织,建设数字化体验管理平台,定期开展生师满意度调研,创新开展生师峰值体验活动,并被教育部、中国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政府官网以及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媒体的关注报道及点赞好评。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职业本科发展定位,锚定“双高工程”和“职业本科专业点”总体目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跟岗位(群)能力层次上移,技术领域集成度、复合度提升的趋势,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水平和高层次,努力建设职业本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