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科学性、可行性,中国新高教集团(以下简称:新高教)在云南工商学院成功举办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雇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工作坊。集团副总裁张岩、教学部相关人员及旗下8所院校的负责人、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教改中心主任、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等13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新高教集团举办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工作坊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供给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纵深推进,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的矛盾亟待解决。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而此次工作坊在思维理念、培养定位、专业调整机制、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既是推动应用型人才供需动态适配的先行先试,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切实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实践。
此次工作坊采用了“专题讲座+模板解读+最佳实践分享”的创新形式,深入探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协同发展路径,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会上,新高教集团副总裁张岩指出,人才培养目标论证需聚焦三个关键点:一是精准对接关键岗位需求,实现培养定位突破;二是建立动态优化机制,依托数据平台形成“监测-检验-改进”闭环;三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建设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核心课程,淘汰与培养目标脱节的低效课程。
针对当前产业需求与专业建设存在的错位问题,新高教集团教学部总经理梁爽提出了专业建设的三大导向,即“好招生、好就业、好培养”。她强调要实现从传统的“学科思维”向“市场思维”转变,从“专业思维”向“产品思维”的转变。“人才培养必须紧跟产业需求,建立问题导向的改进机制,实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的全流程动态优化。”
本次工作坊还特邀了湖南墨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克坤先生进行了专题分享。作为资深企业代表,贾克坤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向,提出了科技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他建议将企业的能力标准和要求前置嵌入培养方案,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为各专业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提供了宝贵的市场角度。
构建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体系
工作坊期间,新高教集团正式推出《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模板6.0》,标志着集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新高教教学改革中心主任黄淇系统解读了论证模板的创新设计,该模板创新性地采用了“五看三定”分析框架:即看行业、看需求、看竞争对手、看自己、看差距,全面扫描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三定”则聚焦创新焦点、培养目标和关键任务。黄淇强调,各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学生需求和市场导向的双核驱动,既要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又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确保专业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集团教学部副总经理兼教学质量保障中心主任钱清华对配套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方案》进行了专业阐释,她指出,该方案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流程,构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质量保障闭环机制。这一机制将有效推动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毕业要求制定和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实现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研讨环节,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维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评价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工作坊通过深入解读与交流,为新高教集团各院校专业建设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会人员对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明确了专业建设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新高教集团各院校后续的专业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集团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等教育集团,新高教创立于1999年,成立26年来,新高教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与华为、吉利汽车等1150家名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建有中国华能、特斯拉等校外实践基地991个,设有华为ICT、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51个,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中德智能制造等名企就业班108个。2024届毕业生最终毕业落实率达98.03%,连续5年维持高水平。
接下来,中国新高教集团将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切实为学生的职业成就与人生幸福保驾护航,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